护士站的配置与摆放核心是 **“高效工作流 + 患者便捷性 + 应急响应”**,所有物品需围绕这三个核心原则布局,确保护士能快速取物、及时响应,同时让患者及家属易于沟通。
护士站通常划分为固定功能区,各区域职责清晰,避免物品混杂导致效率降低。
接诊登记区:患者入院、咨询、信息核对的核心区域。
治疗准备区:临时配药、核对医嘱、准备基础治疗用品的区域(非无菌操作区)。
应急物资区:应对突发情况(如患者晕厥、过敏)的快速取物区,需做到 “30 秒内可取用”。
沟通接待带:护士与患者 / 家属沟通的临时区域,避免占用治疗或登记空间。
所有物品按使用频率和重量分层、分区摆放,减少护士移动距离,降低工作强度。
| 物品类型 | 使用频率 | 摆放位置建议 | 核心目的 |
|---|
| 签字笔、便签纸 | 极高 | 接诊区桌面第一层抽屉 / 桌面笔筒 | 伸手可及,减少低头找物时间 |
| 病历夹、医嘱单 | 高 | 接诊区文件柜 1-2 层(视线平视范围内) | 快速核对,避免频繁弯腰 |
| 体温计、血压计 | 中 | 治疗区中层收纳篮 | 用后立即归位,便于管理 |
| 急救箱、轮椅 | 低(关键时用) | 应急区墙面 / 靠墙角落(无遮挡) | 紧急情况不耽误取用 |
| 备用打印纸、消毒用品 | 低 | 治疗区或接诊区最下层柜子 | 重量大,放低处安全省力 |
避免 “堵门”:轮椅、平车等大件物品严禁放在护士站门口或患者通道,需靠墙且留出至少 1.2 米宽的通行空间,确保急救时路线畅通。
减少 “交叉干扰”:治疗准备区与沟通接待带需错开,避免家属围观治疗操作,同时防止患者咨询时干扰护士核对医嘱(易出错)。
标识清晰统一:所有柜子、垃圾桶、物资盒需贴白底红字 / 蓝字标识(醒目且不刺眼),如 “医疗垃圾 - 感染性废物”“急救箱 - 非紧急勿动”,新护士或轮转护士也能快速定位。
护士站配置需结合科室需求,避免 “一刀切”:
儿科:接诊区增加卡通贴纸、儿童座椅,沟通接待带放玩具(安抚患儿);急救箱内额外备 “小儿专用剂量药物”。
内科(老年患者多):沟通接待带座椅加扶手(方便起身);桌面放 “老花镜”(患者填写资料用);血压计优先选 “电子款”(读数清晰,减少误差)。
外科(术后患者多):应急区就近存放 “术后镇痛泵备用耗材”;治疗区增加 “伤口护理包” 收纳位,方便换药时快速取用。